近日,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市级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验收结果,我院中医骨伤学顺利通过验收。
自2019年5月获批重庆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以来,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,中医骨伤学科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。一是守正创新,突出特色优势。学科在重庆市名中医魏德海等专家的引领下,以九龙坡区非物质文化遗产“魏氏正骨术”为核心,坚持守正创新。将三期辨证理论贯穿诊疗全过程,综合运用手法复位、夹板固定、中药内服外敷等传统疗法,并积极融合脊柱内镜、关节镜等现代微创技术,在腰痛病、胸腰椎压缩性骨折、膝痹、复杂四肢骨折等疾病的诊疗中成效显著,中医药参与率及技术使用率均超过90%,形成了“传统技法守正创新、中西医结合疗效突出”的鲜明特色。二是引育并举,夯实人才梯队。学科拥有“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”、“全国名老中医药朱正刚传承工作室”、“燕青门正骨流派传承工作室”,是重庆市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示范工作室,重庆市工人先锋号及九龙坡区骨科质量控制中心。拥有重庆区县头雁人才2名,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1名,博士2名,硕士以上学历占比达54.16%,另有高等院校兼职教师共计13名。三是AI赋能,提升诊疗水平。学科积极推动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,将人工智能、生物力学、影像导航等技术应用于骨折手术治疗中。通过人工智能算法的持续迭代优化,实现手术操作的精准化与高效化,使患者在术后18小时内即可恢复日常活动,极大提升了康复体验与治疗效果。四是教研协同,增强创新能力。建设期间,学科依托重庆市首家区县级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,参与并主持各级科研项目11项,其中国家级1项、省部级6项;发表论文23篇(SCI 2篇),撰写著作4部,获国家专利23项,举办继续教育培训会34次。五是深化合作,推动融合发展。学科与全国排名前列的洛阳正骨医院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,推动“九龙正骨”与“平乐郭氏正骨术”(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)的深度融合。在此基础上,建立“一病一策”标准化诊疗路径,并探索组建医学3D打印中心,实现基于患者CT或MRI影像数据的1:1三维重建与个性化定制诊疗模式,进一步提升诊疗精准度与服务能力。
我院将以此次验收为契机,持续优化学科布局,深化“以专科促学科、以学科带专科”发展路径,加强团队与平台建设,强化学科特色与品牌影响力,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九龙力量。
(骨伤科四病区杜娟、医务科刘秀梅)
